化学九年级上册多少课? 化学九年级上册
相信化学九年级上册多少课?,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很多朋友都不是很了解,今天恋上小编特意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内容导航:
一、化学九年级上册多少课?
共有7个单元,24个主题(课)。这是图片
二、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初三#简介:首先,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我们要背下来。以下是花王360问答网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它们仅供您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5兰老洲西派)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A. 纳米铜的特性B. C60 的成分
C. 单晶硅结构D. 无人机研发
2(2016•安徽)我国古代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谷物酿造B. 棉纱编织C. 火药应用D. 瓷器烧制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光和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其他物质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闻名于世,如制造火药、烧制瓷器等。
D、通过观察物质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4 (2016•山东潍坊) 下列哪些变化可以降低总护盾值,且属于物理变化? ()
A. 酿造谷物B. 铁钉生锈C. 酒精蒸发D. 蜡烛燃烧
5 下列变化中,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A.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 镁带烧伤和铁生锈。
C.食物变质,电灯发光。 D. 汽油蒸发,酒精燃烧。
6 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以下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产生火焰
B、释放大量热量
C.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王朝的背景设定在夜晚。快速将烧杯放在火焰上,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喂食。石灰水会变浑浊。
7 李明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索性实验时,在蜡烛刚刚熄灭时用火柴点燃了白烟。他惊讶地发现蜡烛又可以燃烧了。由此,他大胆猜测,控剧《游银清抽山农山农送白烟》是()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固体石蜡小颗粒
8(2015兰州)下列化学性质中,哪些是()
A. 挥发性B. 溶解度C. 稳定性D. 电导率
9 “正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句话指的是氧气()
A. 物理性质B. 物理变化C. 化学性质D. 化学变化
10 以下三种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 量筒B. 烧杯C. 试管D. 燃烧勺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
A、日常生活中使用镶钻玻璃刀切割玻璃
B.用石油制造合成纤维
C、用煤取暖
D. 使用蜡烛燃烧资源以提供更好的照明
12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 B.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水滴。
C. 蜡烛逐渐变短D.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3 虽然有些金属工艺品看起来具有银色金属光泽,但学生认为它们可能像铁一样具有磁性。讨论中,有同学建议“我们可以用磁力吸铁来吸引它”。 “用磁铁吸引某物”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假设B. 交流评估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
14 根据维生素C可使淀粉碘溶液褪去蓝色的原理,利用右图实验即可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 从两个塑料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橡胶滴管滴出的果汁滴数
15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概括错误的是()
A.所有玻璃仪器均可用作反应釜
B、加热试管内的固体药物时,应先均匀加热,然后在固定位置加热。
C、可以用药勺取固体药物,用镊子夹取一些块状药物。
D. 立即用清水冲洗用过的滴管。严禁使用未清洗的滴管吸取其他试剂。
16 正确的操作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将固体药物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重。
B、加热试管内的药物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C.为了节省药品,实验室剩余药品应放回原瓶中
D、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时,向上或向下看读数。
17 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如果酒精溅到桌子上烧伤,请立即用湿抹布盖住。
B、若稀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3%至5%的小苏打溶液
C、如果碱液接触到皮肤,请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硫酸溶液
D、少量酸滴到实验台上,用湿抹布擦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抹布。
18(2016•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闻气体B. 添加酒精C. 加热液体D. 逐滴添加液体
19(2015湖北黄石)量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并读数,则将读数与液体的实际体积进行比较()
A. 较小B. 较大C. 无影响D. 与人的身高有关
20 (2016•天津)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二、 填空(共38分)
21 (4 分) (1)正确量取15mL 液体,应使用下列______(填写序号)量筒。
20mL50mL10mL、5mL
(2) 一名学生测量了盐水。读数时,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面向刻度线。抬头一看,读数是
38mL,正确的体积数应为______(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22 (12 分) 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并填写相应的水平线。
(1)用于吸收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2)可直接加热的仪表有;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有;
(4)排水、集气方法所用仪器有;
(5)测量液体时需要;
(6)少量溶液发生反应时需要。
23 (6 分) 加热物质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部分,因为该部分的温度较高;用托盘天平称重时,应将重物放在秤盘上;添加砝码时,应先添加质量重量,然后用_____拾取重量;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应超过试管的容积;如果不小心打翻了实验室的酒精灯,溢出的酒精就会洒在实验台上。如果燃烧,请立即用灭火器覆盖。
24(4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洗碗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是否洗干净的标准是。
25 (12 分) 在探索了蜡烛及其燃烧之后,请填写以下空白:
(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即内焰和火焰核心。将火柴杆放在蜡烛火焰上约1 秒钟,然后将其取出。你可以看到((填写字母)处的火柴杆最先被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
(2)将干燥的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烧杯的内壁显现出来。片刻后,取出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摇匀即可。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
三、 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6 (10 分) 一名学生调查了蜡烛的燃烧:
点燃蜡烛,将烧杯倒置在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然后熄灭,如实验1 所示。
再次点燃蜡烛,然后将其吹灭。当看到烛芯冒出一缕白烟时,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就会再次被点燃,如实验二。
将厚度均匀的木条水平放置在蜡烛火焰上,稍微加热,观察木条的燃烧现象,如实验3。
(1)操作时,蜡烛能燃烧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中,有同学对白烟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 A、白烟是水蒸气; B、白烟为石蜡小固体颗粒; C. 白烟是二氧化碳。对于上述猜想,你认为哪一项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1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变黑了。您认为以下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 ()
A.重复实验,观察是否出现同样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黑色固体是什么。
C. 如果认为与本实验目的无关则忽略。
D.请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产生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先变黑,这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______________。
27(12分)通过研究我们吸入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比较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含量,得到初步结论,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采用引流法将呼出的气体收集在两个瓶子中
(2)分别向装有空气的集气瓶和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3)将燃烧的木棒分别插入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4)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吹空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蒸气,并与放置在空气中的另一片玻璃片进行比较。
一维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因此,纳米铜的性质、C60的成分、单晶硅的结构等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无人机的研发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2B分析:粮食酿造过程中会产生酒精等物质,这个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棉纱织造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物质,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火药的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个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瓷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其他物质,这个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3D分析:物理变化也会产生光和热,比如灯亮了;仅观察物质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并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4C分析:物理变化是指不形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形成的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酒精分子不断移动到空气中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谷物酿造过程中会产生酒精,铁钉生锈时会产生铁锈(Fe2O3)。 ),蜡烛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三者都产生新的物质,都是化学变化。
5C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A中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只是物质的溶解,没有其他物质的形成,是物理变化;火药的爆炸是物质的燃烧,是化学变化。在B 中,镁带燃烧,铁生锈。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C、当食物变质并产生其他物质时,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时,是能量的转化,没有产生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D中,汽油的挥发是分子间距离大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酒精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6D分析:快速将火焰上的烧杯倒置,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表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由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因此可以解释汽油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8C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稳定性是指物质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达,即化学性质;挥发性、溶解度、电导率无需化学变化即可表达,属于物理性质。
11A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电导率等。A中利用了金刚石高硬度的物理性质。
12D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而且二氧化碳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4D分析:控制变量法要求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同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本实验测量了两种果汁中的维生素C 含量。通过固定淀粉-碘溶液的量,测定所需果汁的量,即可求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因此,滴数就是需要的量,不需要控制。
15A分析:量筒是玻璃仪器,但不能用作反应器。
16B 分析: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之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尺寸的干净称重纸。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置于玻璃器皿内;实验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中,应放置在指定的容器中;用量筒测量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向下或向上看都会导致读数错误。
17C分析:如果碱液接触到皮肤,立即用更多的水冲洗,然后涂抹硼酸溶液。
18B分析:闻药味时应用手扇动,不要将鼻孔贴在容器口处闻药味,故A正确;使用酒精灯时,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B错误;加热少量药液时,请使用试管。将试管夹至距试管口1/3的距离。液体量不应超过试管体积的1/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C正确;使用橡胶滴管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挂在试管口正上方,下端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壁,故D正确。
19A分析:量筒的正确读数是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点平齐。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相当于仰视读数,这会使体积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20D分析: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使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体积的1/3。 A、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体积的1/3,A不正确;使用橡胶头滴管将液体滴入试管时,橡胶头滴管应垂直并悬挂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以防止污染试剂,B不正确;将液体倒入试管时,试剂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标签面向手掌,试剂瓶口靠近试管口。 C 不正确;应使用火柴来点燃酒精灯。 D 是正确的。
21(1)(2) 大于
分析: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在选择量筒量程时,应选择略大于被测液体体积的量程。正确读取量筒的方法是,首先将量筒放平,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太小,则被测液体体积会大于读数;如果向下读数太大,则被测液体体积会小于读数。
23外焰右大镊子1/3湿抹布
24、先用洗洁精擦洗,然后用水冲洗(只要合理)。附着在餐具表面的水既不会聚集成水滴,也不会成股流下。
说明:洗碗标准与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标准相同。
25 (1) 外部火焰a 外部火焰(2) 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成浑浊的二氧化碳和水
26 (1)烧杯中有一定量的空气(2)B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石蜡可以燃烧
(3)C (4)高
分析:(1)蜡烛之所以能燃烧一段时间,是因为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 (2)关于白烟的成分,因白烟能燃烧,故选B。原因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石蜡能燃烧。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但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棍燃烧情况没有明显变化。当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木棍熄灭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明显的变化。吹制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小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分析:人呼吸时,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并将水蒸气排出体外。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与空气中不同。实验要根据这三种气体的性质来进行: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能力、水蒸气遇水凝结成小水滴的能力。寒冷的。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分】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燃烧及其利用
主题1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 概念:可燃物与氧气之间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 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燃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无法燃烧)
如右图所示:薄铜片上的白磷会燃烧,而红磷不会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达到燃点;白磷的燃点较低,应储存在装满水的试剂瓶中。
3、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产生热量;
区别: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 灭火原理与方法(测试点1)
1、 燃烧条件决定灭火原理。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燃烧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 灭火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冷却至燃点以下。
3、 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书籍、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4、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利用碳酸钠和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来扑灭火灾。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 爆炸(测试点2)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轮胎爆炸)
化学变化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可燃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易燃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必须检查纯度,以防止爆炸。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入口处张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有爆炸危险。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用灭火方法(测试点3) 油底壳着火时,盖上盖子将其扑灭
电器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如有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然后轻轻打开门窗,以免产生火花。
如果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请用湿抹布盖住。
在火势蔓延之前扑灭森林火灾并砍伐树木
其他:A、生煤火时,需要先点燃纸和木头,因为纸和木头的燃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发生火灾时,如果门窗打开,空气流通量增加,氧气浓度增加,反应剧烈,燃烧更加剧烈。
C、用风扇扇煤火:虽然温度降低,但不会降到燃点以下。相反,它增加了空气流通,所以扇得越多,它就会越旺盛。
扇动蜡烛火焰:虽然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但会将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因此如果扇动蜡烛火焰就会熄灭。
主题2 燃料和热量
测试点一、 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所有混合物)
由远古生物遗迹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利用
1、煤炭
称为“工业食品”
成分: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氮、氧、硫等元素
将煤与空气隔绝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和气体(主要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可用作燃料;气体泄漏会导致人员中毒并可能发生爆炸)
煤炭燃烧会产生SO2、NO2等,形成酸雨
2、 石油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从油井中提取的石油称为原油,它不是产品
成分:主要含碳、氢元素
精炼原理:利用石油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蒸馏将其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
(1)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
(2)检验可燃物是否含有碳、氢元素的方法:将其点燃,将冷干燥的烧杯盖在可燃物上,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已生成水,证明已生成水。它含有氢元素;迅速取出烧杯,将其倒置,立即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变得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 (如果一种可燃物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它一定含有碳、氢,可能还含有氧)
(3)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鉴别:检查燃烧产物(引出并点燃,将冷干燥的烧杯盖在火焰上方,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迅速转动将烧杯倒置,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可以通过在封闭的沼气池中发酵秸秆、杂草、人畜粪便以及其他废物来产生。在农村,沼气可以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改善环境卫生
(5)可燃冰:埋在海底,能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量是化石燃料总量的两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如果采矿过程中大量甲烷气体泄漏到大气中,会造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6)西气东输:损失的是天然气
(7)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测试点二、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a) 释放热量:燃料燃烧(如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热量;无需燃料燃烧也可以释放热量
(8)燃气泄漏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来确定。如果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应安装在墙以下。否则应安装在上面。
【第二部分】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氧化物
主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 碳的几种元素(金刚石、石墨、C60)
1、 金刚石(C)是最硬的天然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造钻石;用于玻璃划线、钻孔机钻头(体现其高硬度)等。
2、 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小的片状固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润滑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体现其深灰色、质地柔软)、干电池电极(体现其导电性)、电动车电刷(体现其导电性、光滑度、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制作润滑剂(体现其导电性、光滑度、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它的滑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之所以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无定形碳:由微小的石墨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主要包括: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因为它们的结构疏松、多孔)。木炭可用于去除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和气味。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去除有毒气体,以及用于制糖工业脱色制糖;焦炭用于炼铁,炭黑添加到橡胶中以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吸附是活性炭和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它的形状像一个足球,结构稳定。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是完全一样的!
1、 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书画,得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色。
2、 可燃性:
课题2 二氧化碳产生研究
测试点一、 在实验室生产气体的想法:(原理、装置、检查)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制O2装置。
反应物有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产生二氧化碳的发生器。
(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确定:
难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大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29)。采用向上排气方式时,CO2只能采用向上排气方式。
如果密度小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其次,焰芯温度最低。如何用实验确定? 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水蒸气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 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以上就是关于化学九年级上册多少课?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