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金属的纳米载体方法有望实现可视化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组通过移植间充质干细胞(MSCs)开发出一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新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实现了实时可视化治疗。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IPF是一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间质性肺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除长期氧疗、肺移植等传统治疗手段外,MSCs凭借良好的安全性和旁分泌作用,成为IPF潜在的肺再生治疗手段。
然而,移植的MSCs存活率低及治疗效果差限制了基于MSCs治疗IPF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南京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先进诊疗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吴爱国教授、李娟教授等科研人员以鱼精蛋白硫酸盐(PS)为原料,研制出AuPtCoPS三金属基纳米载体(TBNC),该载体表现出优异的类酶活性、治疗基因负载能力和CT成像性能。
基于这些特性,TBNC 可以促进治疗基因的传递,有效清除纤维化肺中的活性氧(ROS),并在病变部位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增强了MSCs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纤维化能力,使移植的MSCs在体内的存活时间由7天延长至14天,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改善。
研究人员还发现,TBNC可以作为CT造影剂在治疗过程中追踪MSCs,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其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实现IPF治疗效果的可视化。
该研究为基于MSC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带来了良好的前景,并为未来高性能MSCs在再生医学中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