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微塑料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尤其是浮游动物摄入,因为它们的食物颗粒大小与微塑料相似。

实地观察揭示海洋浮游生物食物链中的微塑料转移

毛颚动物是海洋中典型的肉食性浮游动物,主要以桡足类为食,在食物链中起着连接次级生产者(如桡足类)和更高营养级生物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站孙晓霞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基于野外观测数据,对胶州湾毛颚动物吞噬微塑料的季节特征及风险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研究人员评估了桡足类动物对毛颌类动物微塑料摄入的影响。桡足类动物是毛颌类动物的主要猎物。

结果表明,毛颚动物对微塑料的摄入没有季节变化,毛颚动物微塑料的污染负荷指数(PLI)相对较低,而聚合物危害指数(PH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均相对较高。

这项研究是首批提供微塑料沿海洋浮游生物食物链转移的实地证据的研究之一。

毛颌类微塑料数量与海洋环境因子、桡足类丰度及桡足类微塑料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图片来源:孙晓霞课题组

进一步对比毛颌类与桡足类发现,毛颌类体内的微塑料数量与桡足类丰度及桡足类体内的微塑料数量呈正相关。

“经研究发现,毛颚动物吞食的微塑料与桡足类动物中的微塑料高度相似,主要呈纤维状,大小为101至400微米,聚合物类型为聚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孙立团队的研究员孟柳江说。

较高营养级生物长期接触和摄入微塑料,可能导致微塑料在其体内不断积累。生物放大因子计算表明,在桡足类-毛颚类食物链中,毛颚类的个体水平微塑料积累量更高,提示存在潜在的生物放大风险。

“我们的工作为微塑料通过海洋浮游生物食物链的转移提供了关键的现场证据,为未来研究海洋中微塑料的命运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讯作者孙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