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级厚度的换能器未来有一天可以在室温下实现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机必须保持低温才能运行——非常低温。东北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助理教授 Yoseob Yoon 表示,这些机器的运行温度一般“仅比绝对零度高几度”。“这比外太空还冷。”
尹的研究重点是“利用激光控制材料特性”,他说。
换句话说,他将光照射到原子级厚度的材料上,使它们以新颖的方式运动。
尹说,他的主要材料之一是石墨烯,这是一种二维表面,其发现者于 2010 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Yoon 通过一种他称之为“透明胶带法”的方法生产石墨烯。“我有几毫米宽、几毫米厚的块状材料,比如石墨,”他说,这种碳衍生物在铅笔中也存在。“我基本上就是用透明胶带——字面意思就是——然后从块状材料上剥下”超薄样品。
这些样本的厚度只有单个原子那么大,“没有任何粗糙度”,他说。
Yoon 表示,目前已经有一个研究“利用薄金属膜进行热传输”的领域。通过向非常薄的金属发射激光,研究人员可以引发受控振动,就像鼓中的声波一样。
然而,“这仅限于千兆赫范围,因为这些金属非常重,并且无法控制到单层厚度。
“然后还有另一个领域,基本上是二维材料领域,”他继续说道。“他们剥落了这些原子级薄层。”
尹的突破在于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通过将原子级薄结构与基于激光的热传输研究结合起来,“我们找到了一种以前无法实现的新方法。”
现在,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尹和他的合作者发现了新型范德华异质结构(通过结合原子级薄的材料层而产生,包括石墨烯和其他品种),可以控制太赫兹频率。
这就是它的含义。尹指出,“温度”实际上只是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越快,温度就越高。在量子计算机中,这种运动会转化为随机噪声,从而抑制计算机的功能。因此,对量子计算机进行超冷可以提高效率。
目前量子计算机中的晶体管频率被限制在千兆赫范围内。“这限制了可以操作的温度范围,”尹说。“它们只能在低温下操作。”记住,比外太空还冷。
“由于这个频率限制,”他继续说道,将这些晶体管的范围增加到太赫兹频率——增加了一千倍——“我们将能够在室温下运行[量子计算机]。”
换句话说,一台在接近零下 460 华氏度的温度下运行的机器突然可以在室温下运行。
至少对于这个特定的组件,尹很快就指出了这一点。“温度升高也有一些缺点,例如,量子信号衰减得更快。”
因此,这不是室温量子计算的最终解决方案,但它是朝着该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会怎样?“我们在频率带宽和频率上限方面取得了进展,”他说。“但我们还没有突破振幅极限。”
“我们想要突破极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