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祁连山河流中的微塑料均质化
微塑料的分布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除了人口稠密地区,偏远地区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人类活动的强度直接影响微塑料的丰度。然而,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还与其粒径、形状、聚合物类型等特性密切相关。因此,评估环境因素对微塑料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中的微塑料是具有不同大小、形状、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的复杂颗粒,这使得概括环境因素对微塑料特性的影响具有挑战性。研究采用生态学研究中“微塑料群落”的研究方法,分析微塑料特征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这种方法也有助于了解影响偏远环境中微塑料分布的因素。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IHB)吴晨曦教授课题组近期发表在《环境管理学报》上的一项研究中,采用“微塑料群落”的研究方法论证了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分布于中国祁连山高山河流,初步确定了影响其偏远地区分布的因素。
通过调查祁连山5条高山河流中的微塑料,研究人员评估了祁连山的微塑料污染水平。他们在分析微塑料丰度和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祁连山河流微塑料的分布和驱动因素。
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祁连山河流微塑料丰度较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严格的地方法规有效地控制了那里的人类活动强度,减少了微塑料丰度的差异。
研究人员基于微塑料群落分析表明,祁连山河流微塑料特征未表现出显着差异,祁连山河流微塑料可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距离-衰减关系分析还表明,地理距离、海拔高度、水环境或土地利用等因素对祁连山河流微塑料特征的分布没有影响。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大气传输肯定是最有可能的来源,但未来需要更多针对特定事件的采样来追踪微塑料的这种迁移模式。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偏远高山河流地表水中微塑料的发生及其驱动因素,为未来生态系统脆弱和敏感地区的微塑料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了指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