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研究活细胞中的囊泡运动时发现了两种囊泡融合机制
细胞通过将外界物质封装在称为内体的囊泡中来摄取物质,随后将其运输到整个细胞。在运输过程中,囊泡与其他细胞内细胞器融合。然而,由于许多细胞体积小且潜在调节机制复杂,观察这一过程具有挑战性。
在《eLif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小鼠胚胎最外层的内脏内胚层细胞。通过用荧光标记标记内涵体,他们成功地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融合过程。
他们确定了两种不同的内体融合模式:同型融合(两个内体快速融合形成单个囊泡)和异型融合(溶酶体缓慢吸收内体)。
此外,利用囊泡膜的力学模型对囊泡融合过程进行数学分析表明,囊泡大小决定了融合模式:小囊泡中发生同型融合,大囊泡中发生异型融合。此外,即使在大囊泡中,对囊泡膜施加波动力也促进了同型融合。
内体与称为肌动蛋白的细胞骨架蛋白的结合被认为产生这些波动力,似乎促进同型融合。此外,促进肌动蛋白周转的丝切蛋白和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肌球蛋白对于囊泡融合至关重要。
利用这个观察系统,研究人员希望阐明控制细胞内囊泡融合和运输过程的调节机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