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建设等全球水利工程在河岸带创造了新的水文状况,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主动植被恢复(AR)和自然再生(NR)已广泛应用于退化的河岸生态系统,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然而,尚未阐明恢复方法和水文变化如何影响水库河岸带碳氮循环的关键过程。

植被恢复水文变化影响新型河岸生态系统碳氮循环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CAS)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恢复方法和水文变化对三个洪水区(极端洪水区)土壤性质、植被多样性、微生物特征、反硝化速率和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重度洪水区和中度洪水区)在三峡水库的AR和NR站点。

研究人员表示,与NR相比,AR对植被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反硝化率没有显着影响,但降低了土壤铵和总碳含量。

此外,与其他两个淹没区相比,观察到极端淹没区具有更高的反硝化速率和CO2通量,这可能归因于高营养物含量。此外,发现洪水区的影响超过了恢复方法的影响。

这项研究增加了对退化河岸生态系统恢复策略的理解。土壤、植物、微生物和生化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利于模拟和预测未来对恢复的河岸生态系统中氮去除效率和调节气候的影响。

这项名为“洪水对退化河岸带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超过植被恢复的影响”的研究发表在Caten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