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使用各种航天器和地面望远镜,对称为SN2017hcc的IIn型超新星进行了多波长观测。观测活动的结果于10月6日在arXiv.org上发表,进一步阐明了这颗超新星的特性。

超新星(SNe)是强大而明亮的恒星爆炸。它们对科学界很重要,因为它们为恒星和星系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一般来说,SNe根据其原子光谱分为两类:I型和II型。I型超新星的光谱中没有氢,而II型超新星的光谱显示氢的谱线。

对于IIn型超新星,它们展示了狭窄的光发射线和热连续谱。这些超新星通常在与恒星周围的致密物质相互作用时被观察到,因此地球上看到的光主要来自这种相互作用。

SN2017hcc(也称为ATLAS17lsn)于2017年10月2日被小行星陆地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检测到,并被归类为IIn型SN。它在大约40至45天内达到了13.7等的峰值,这表明在大约2.44亿光年的距离处绝对峰值大小约为-20.7等。对SN2017hcc的进一步观察发现,它获得了1.34万亿尔格/秒的峰值辐射光度,使其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明亮的SNeIIn之一。

由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的PoonamChandra领导的一组天文学家在SN2017hcc爆炸后29天开始使用NASA的Chandra、Spitzer和Swift航天器以及KarlG.JanskyVeryLarge号进行观测阵列(VLA)。观测活动一直持续到2021年5月3日,并提供了有关这颗超新星特性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研究发现,后期红外发射主导了SN2017hcc的光谱能量分布。事实证明,虽然这颗超新星具有非常高的辐射光度,可能是由于星际相互作用,但它在X射线和无线电波长中却很微弱。X射线与总光度的比值经测量低于0.0003。

总的来说,SN2017hcc的早期特性表明它经历了一次冲击爆发,进入了一个密集的质量损失区域。天文学家指出,在冲击爆发后30天获得的质量损失率约为每年0.1个太阳质量,而在几百天时,它约为每年0.002个太阳质量。因此,结果表明SN2017hcc的前身在爆炸前十年经历了一次增强的质量损失事件。

“SN2017hcc可能在爆炸前几年经历了质量损失增强的阶段。这在许多SNeIIn中已经看到,并且可能间接支持LBV[发光蓝色变量]情景,尽管LBV之间的微调经历了增强的质量损失SN爆炸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员解释说。

在结束语中,该论文的作者指出,对SN2017hcc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高度相互作用的SNe的认识,其祖先仍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