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滑移事件与构造应变的积累和释放之间关系的新见解
由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日本列岛正在积极经历地震变化。在位于日本地区正下方的板块边界(特别是丰后海峡、东海和房总隐岐地区),发生了缓慢滑移事件(SSE),其中包括以几年的复发间隔发生的逐渐地震滑移。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构造应变是如何与这些地区的SSE一起积累和释放的。对SSE的透彻了解将提高我们对大地震如何发生的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预测。
为了阐明这一点,神户大学的川端弘树和吉冈翔一教授(城市安全与安保研究中心)使用GNSS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丰后海峡,东海和房总隐岐地区SSE发生前后应变积累和释放之间的关系。
所有研究区域的结果表明,当SSE发生时,并非所有累积的应变都会释放出来。此外,这种释放仅发生在正下方的板界面处。与此相反,应变积聚很可能不仅发生在SSE区域,而且发生在板块边界的浅层;换句话说,未来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区域。预计这种新的理解将有助于未来更好的地震预测。
这些结果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大意
SSE是一种被认为与强烈大推力地震发生有关的现象。因此,SSE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这项研究分析了过去在日本以下地区发生的慢滑事件:丰后海峡、东海地区和房总冲。
引起地震的一个基本现象是构造应变的积累和随后的释放。因此,综合研究(包括缓慢滑移事件和应变积累/释放)被认为对于阐明大推力地震(例如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发生的极具破坏性的南海槽巨推力地震)背后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
上交所背景
SSE发生在构造板块的界面,位于丰后海峡,东海地区和房总冲等地区的地下。SSE涉及板块界面上的逐渐地震滑动,复发间隔为数年。以这种方式相互滑动的板是由在板边界处积聚的应变的释放引起的。这种运动是地震的根本原因之一。
到目前为止,已经对SSE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它们往往集中在一种类型上。研究没有从应变积累和释放的角度检查多个地区SSE的不同持续时间。SSE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因此,研究SSE相关应变的积累和释放对于阐明大推力地震背后的成因机制至关重要。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时间序列数据和模型
研究人员利用日本地理空间信息局提供的GNSS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SSE发生前后应变积累和释放的数量和空间分布。他们分析了以下事件:2000年至2005年间发生的东海地区长期慢滑事件(L-SSE),2007年在房总隐岐发生的短期慢滑事件(S-SSE),以及分别发生在2009-2011年和2018-2019年的两次丰后海峡L-SSE。
这些结果表明,SSE发生前后地表分别存在显著的应变积累和释放。无论地区如何,当SSE发生时,预先积累的应变中只有不到一半被释放。
此外,研究人员还为Bungo Channel L-SSEs创建了板界面粘附和滑移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分析结果。模型显示,SSE的影响不仅限于它们发生的地方,还与板块界面较浅地区的大推力地震震中应变积累有关。
慢滑事件与人们对地震的典型印象不同,因为它们无法直接感受到。然而,正如本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它们与大推力地震的发生有着内在的联系。SSE,特别是发生在丰后海峡和东海地区的SSE,被认为是可以为地震提供预警的重要现象,包括东海地震和毁灭性的南海槽大地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希望通过研究日本列岛各地区SSEs应变积累与释放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大推力地震的机理以及板块间耦合状态提供新的思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